编者按
科学院是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3354研究生培养单位长期向农业生产一线输送农业学位毕业生。他们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培养懂农业、爱农业、促农业的高层次农业应用型人才。近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认支持6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建设780个小型科技院所。
在新学年、新学期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五位科技学院的青年学生,用他们知农、爱农、兴农的故事,感受科技学院的魅力和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
当我的导师吴亮泉为我规划未来三年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时,我就被很多方案中的小科院深深吸引。
去年春节后,我来到平和蜜柚科技学院。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惊:蜜柚园星罗棋布,一片片规整的绿色向外蔓延。蜜柚产业是平和县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该县90%的农业人口从事蜜柚相关产业。
初来乍到,我有点手足无措。师兄师姐热情地带我了解科技小院,第一站就是拜访科技农民林新民。2016年之前,林师傅与身边很多柚农一样,盲目追求高产,大量投入化肥,造成蜜柚园土壤严重酸化、品质急剧下降。据他回忆,2016年前的施肥量为16斤/棵。针对这种情况,科技小院师生提出了“减少50%化肥投入”的方案。一开始,他很怀疑:“你们懂蜜柚吗?要是减产了我们全家就颗粒无收了!”经过师生们耐心科普、劝解,林师傅才半信半疑地继续与科技小院合作。
师生们选用林师傅家100棵树做对比试验。在大家的热切期待中,收获季终于来了。测产发现,减少施肥量后,蜜柚产量并没有下降,品质反而提高了,每斤蜜柚多卖了1毛钱,每亩柚园可节本增收1600元。喜得两眼放光的林师傅,此后便一心跟着科技小院,不断优化各项管理措施。
师兄师姐毕业后,我成了蜜柚科技小院的新一任院长,感觉担子一下子重了许多。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了蜜柚提质增效技术入村入户培训。一次培训中,柚农问我:“这个叶子是缺什么元素呀,有点黄黄的。”拿不定主意的我只得掏出手机问师兄,尽管解答了柚农的疑问,可自己感觉一下子被“揭了短”,下定决心要加强学习。于是,我逐渐掌握了蜜柚环割剪枝、疏花疏果、施肥、割草、常见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技术,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
我们还联合平和县相关部门,通过科普培训和田间观摩,组织了一批批柚农学习新技术,带动了一批懂科学、爱分享的科技农民,推动蜜柚产业绿色发展。
今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与平和县人民政府共建的平和蜜柚研究院揭牌成立,将为平和县柚类产业的绿色优质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科技支撑。作为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一批科技小院的常驻研究生,我深深感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愿把智慧和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点绿成金、造福一方。
(讲述人: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雷仁清)
(项目团队:记者 张胜、高建进、王建宏、张文攀、禹爱华、龙军、李慧、王胜昔、王斯敏 通讯员 庹炼、陈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