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未解之谜信誉群 > 信誉公众号 > 正文

四川地震桑枣中学无伤亡原因:上好紧急避险课

一块不大的操场,除了几个孤单的篮球架,空空如也。操场两侧伫立着两座教学楼,外墙上的裂纹清晰可见。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上写着:安县桑枣中学2008年中考续写辉煌,大震之年又获安县中考第一名。

去年5月12日,地震突然来临时,绵阳安县桑枣中学的2000多名师生,就是从这两座教学楼中有组织地撤出,在操场上躲过了人生中的一次劫难,无一伤亡,在剧烈的晃动中,这次撤离仅耗时1分36秒。

校长叶志平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日里用来预防火灾的紧急避险演习居然在大地震中派上了用场。

让安全意识融入学生血液

如今,在已成危楼的教学楼不远处,几排活动板房成了桑枣中学的临时校舍,上课、考试、游戏、住宿,一切如常,中考倒计时牌每天改变着数字。师生们早已习惯的紧急避险演习,一学期仍要举行一次。

叶志平满意地说:“现在全校2500多名学生从教室里集合到空地上,整整齐齐的,用不了半分钟。”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桑枣中学被中国红十字会训练中心挂牌为“紧急避险与救护培训基地学校”,学生们的安全教育除了紧急避险之外,还增加了救护内容,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包扎、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方面的培训。

叶志平说:“我们学校都是11岁到15岁的孩子,天性好动,自救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安全教育首先要有责任和良心,还要形成制度。”在之前的紧急疏散演习中,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我们要求任课老师在下课后必须到就近的一个楼梯口维持秩序;遇到紧急情况时,老师必须留在教室里和学生们在一起;紧急疏散时低楼层的班级先撤离教学楼,然后是高楼层的班级。”这些制度即使在地震来临时,仍然被老师和学生们忠实地执行了下来。

叶志平认为,以防震减灾教育为代表的安全文化应当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特色,经常化、制度化地进行下去,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形成联动,才能起到辐射作用。“哪怕学生一辈子遇不到紧急情况,我们也希望能通过长期训练,让紧急避险成为一种本能,要让孩子们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使之融入到血液当中去,这样才能把我们进行逃生演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疏散演习成为“保留节目”

5月6日,桑枣中学新校区奠基,占地62亩,是老校区的两倍多。教学楼的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按7度设防修建。学校的硬件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紧急疏散演习仍将作为桑枣中学的“传统节目”被保留下来。

叶志平表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是对学校最起码的要求,“防震安全教育这堂课非上不可,‘5·12’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桑枣中学的一位姓刘的英语老师说:“搞紧急疏散演习非常有必要,我们都很支持,学生们在进行演习时,非常配合,完成得一丝不苟。”

站在新校区的效果图前,叶志平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空地”,“这里20米宽,这里60米宽,到处都是空地,还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操场。”

旧校舍的走廊宽度只有1米多一点,新校园的图纸出来后,走廊宽度提高到了1.5米,但叶志平觉得还不够,还要加宽,于是增加到1.8米,最宽的地方达到了2.1米。新建的房子一律不贴瓷砖,不用大块玻璃,不装外挂的防盗窗,这些都是地震给叶志平带来的教训,“我亲眼看到用钢条固定的防盗窗在地震中纷纷掉了下来,下面就是楼梯口,我们运气真好,孩子们刚跑完就掉下来了,太吓人了,以后再也不会用了。”叶志平设想着在新校园里进行紧急避险演习时的情景,“新教学楼只有三层,比老楼少了两层。一旦有危险,孩子们就能跑得更快,我的心里也就更有底了。”

叶志平现在每天都要戴着安全帽到工地里查看。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们能在一个漂亮、安全、实用的学校中学习、玩耍,让孩子们有一个释放能量的地方。今年9月,他的这个心愿就要实现了,“这将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陈晨曦)

分享至:

信誉公众号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