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未解之谜信誉群 > 信誉公众号 > 正文

闲话当年的“油印”

□万成

20多年以前的文字资料,除了铅印以外,多是靠手工刻写或传统机械打字制成版,再用油墨手工印刷而成,那叫油印资料。

油印本有两种,一为打印本,即用打字机把字打在蜡纸上,然后再印刷,打印本字体大小一致;另一为誊写本,字体因刻写者文字风格不同而各异,誊写本的印版叫蜡纸,是一种一面覆蜡而浸透性能好的纸张,将其蜡面向上平放在钢板上,用尖头的铁笔在上面刻字、绘图,再将刻好的蜡版覆在油印机印刷面之反面上,用沾了油墨的滚筒在上面滚动,进行印刷。

油印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政府机关、厂矿、学校等单位均有油印机忙碌的身影,它一般被安放在楼梯间、地下室、通道拐弯处等不占多少空间的地方,被用来印制文件、试卷等。比较常见的型号是四开报纸大小的手动便携式油印机,这种机子由木板做外壳,玻璃台面,上面是尼龙网,配滚轮。尼龙网背面粘上蜡纸之后,四边有金属片旋过来按住蜡纸,以便利印刷。印刷时,下面放一叠白纸,把粘有蜡纸的尼龙网压下来,用沾满油墨的胶皮滚轮在尼龙网上均匀滚动,油墨透过蜡纸上刻写的字迹印到纸上。

油印在我国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它已渗透于各文化领域。油印设备简单,在现代印刷技术发展前被广泛使用。油印机不停地运转,一路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油墨芬芳。

《挺进报》有这样的叙说:“一九四七年秋天,重庆地下党发行了《挺进报》,由一个市委委员领导,下面有三个工作同志:一个收听和记录新华社的广播,一个刻钢板,一个油印。”那个“油印”就是这种简单、便捷的蜡纸印刷。又说:“最初一张蜡纸只能印三五十份,几个月以后就可以印两千几百份了。”

某地一位叫张爹的退休教师曾经是刻钢板和印试卷的里手。当年在学校里,有一段时间,他的任务就是负责全校除英语资料以外其他所有科目的复习资料和试卷的刻写和印刷。他会写漂亮的仿宋字,文字布局均匀,刻写力度恰当,印刷时蜡纸长时间不皱不烂,一张蜡纸印到七八百份,卷面依然清晰。

油印机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高档的办公用品,文件、报表、材料、作业、试卷等,都靠它来完成,它虽然比不上铅印机器,但它成本低,方便,在印量不大的情况下要比人工抄写或用复写纸复写快捷省事得多。直到近20年,由于电脑的应用,油印机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行将消失。

油印在这一百年间所起的历史见证作用和文献保存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清末民初,因油印技术刚刚在中国兴起,油印本存留下来的凤毛麟角,所以弥足珍贵。早期的油印本沿袭着传统线装形制,版式、书法不失章法,中西合璧,古朴素雅。

中南林学院林学系63级2班印制的一本《赞歌献给毛主席》,内容涵盖90多首歌曲、几首领袖诗词手迹和数十个插图,图像清晰逼真,文字和曲谱工整美观,版面设计合理,装帧规范,特别是有些页面套红印刷,增加了印刷难度,让读者获得美感。1980年初哈尔滨电工学院等高校编印的《筑路工程机械运用》《时序电路》等系列油印教材是油印本中的经典。作为大学教材,不仅要求图表文字准确无误,而且必须印刷清晰美观。这些油印本,后来成为学术著作而正式铅印出版,对于研究该门著作及其学术思想之轨迹,可以想象其“初版本”何其珍贵。

与雕版、活字、铅印、石印、影印及现在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相比,油印本在中国形形色色的印刷品中独具特色。因油印的蜡纸强度有限,油印本的印数也因此受限,经过时间的过滤,每一种油印本能留下来的就更少了,其收藏品质较高;油印本的手写体有很多是可以作为硬笔书法来赏玩的;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资料,油印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史料价值上。

翻阅油印本,指尖摩挲着书的边角,洁白书页上点缀的黑字在眼底流淌,读到精彩之处或有一种顿悟的惊喜,或有一种痴迷的眷恋,说不出的好感不时涌上脑际,平添许多雅趣。油印往事历历在目,偶尔想起,心生温馨。

如今,高科技日新月异,办公走向自动化。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纷至沓来,从“四通打字机”到新兴电脑,中国办公信息化揭开了新的一页。一份资料只需几秒钟便可打印传输出来,一本书的出版,从文字输入、排版到印刷、装订,也只需要几天时间。油印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带给我们的或许只剩下手握铁笔伏案刻录蜡纸的画面,或许只是挥之不去的油墨芬芳味儿。

分享至:

信誉公众号相关